(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于6月1日正式启动,这是银行业提振金融消费信心,助力构建和谐金融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升公民金融素养,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银行业应有之义。在此次活动中,金融知识的普及工作应重点围绕“一老一少”、新市民以及获取网络信息能力相对较差的农村居民等群体展开,范围应向农村偏远地区进一步倾斜。目前,农村偏远地区群体获取金融知识具有局限性,掌握金融知识渠道较为单一,通常来源于朋友介绍、银行宣传,且办理业务仍以现金存储为主,仅有少数居民会选择基金、股票、保险、理财等方式,整体财富管理意识淡薄。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对于一些非法集资、网络金融诈骗的案例并不熟悉,银行卡密码设置也较为简单,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新型诈骗圈套。此外,银行宣传也多以网点宣传、折页宣传以及标语宣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深入人心。因此,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地方法人银行来说,应持续关注新市民群体以及农村偏远地区群体的金融知识普及工作,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银行也应在宣传活动中不断下沉,进一步挖潜市场,扩大自身影响力,扩展业务范围。首先,金融机构应建立多元化宣传体系。除了传统宣传形式外,还可以采用相声、话剧表演、金融知识讲座、金融课堂等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加深群众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和电话诈骗案例,通过舞台剧或脱口秀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群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骗子的最新套路。同时,金融机构应逐步扩大宣传范围,通过进乡村、进农户、进学校、进社区,探索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知识宣传体系。其次,金融机构应将金融知识宣传与行内业务普及相结合,除了把金融知识送到社区、居民身边,更应把它作为了解客户、挖掘客户、拓展业务的窗口。金融机构可以将临柜服务与进社区宣传、走访调查结合起来,通过上门办理简单的业务、发放宣传品和礼物,摸排用户资金需求,增强客户黏性,从而为后续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此外,金融机构应在存贷业务的基础上适度加大对其他业务的宣传力度。例如基金、股票等投资业务的概念普及,消除居民的疑惑和抵触情绪,为有投资意愿的群体提供深入了解的机会,并积极帮助当地居民开办电子银行、网上银行等新业务。但也应注意加强金融风险教育,引导居民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产品的风险特征选取适当的金融产品,减少农民及新市民的金融投资风险。总的来看,地方法人银行应积极作为,将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长期开展,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通过不同形式开展金融知识宣讲,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关键词: